我對“北京書市”的幾點小建議
  前一陣子,北京朝陽公園書市,我有幸親臨現場,體會了下暢游書海、讀書、購書的快樂,但有些“花絮”,也讓我覺得,它在有些方面還需要改善。一個就是,書市展示的新書太少,舊書太多。整個書市給人的感覺,就像是出版社、書商在甩積壓已久的舊貨,而很多舊書很多讀者早已買過讀過。這也讓我這樣的讀者的購買欲望和閱讀興趣大減。
  二是書市攤位還可以規劃得更合理些。如果書本碼放雜亂無章,讀者買中意的書怕是得靠“偶遇”,這種購書體驗,顯然離很多讀者的期望有差距。
  三是書市的購書環境可以更有序些。書商的叫賣聲、出版社高音喇叭的宣傳聲,震耳欲聾、此起彼伏、不絕於耳,讓很多人覺得它簡直像一個雜亂無序的集市,讓人頭暈目眩。何不通過海報等方式,來給讀者提供購書指南,也給他們一個安心讀書的氛圍呢?
  北京書市是架起出版社、書商與讀者之間的平臺和橋梁,這一平臺若利用好,也能讓更多市民加入到購書讀書的隊伍中來,但眼下,希望它能在細節上多多改善,更註重“用戶體驗”,讓書市更多些人文味兒。 □王俊霞(市民)
  救災物資“霉爛”只因管理太粗放
  據報道,4月23日,在四川三台縣新生鎮德光辦事處,村民意外發現食品、衣物等大量早已霉爛的救災物資,其中包括“5·12”地震時的救災物資。對此,當地官員連夜進行了清理,調來貨車將霉爛物資拉走。
  從報道的情況來看,這些霉爛的救災物資是2009年元旦發放的一批物資中的一部分,發放不及時、不徹底是主要原因,當然其中可能也有破損發不出去的原因摻雜其中。但更大的問題在於,這些物資在同批次發放結束後,便置於了不聞不問境地。
  從某種程度來說,救災捐贈物資發生霉爛是粗放管理的必然。救災物資不同於資金,除了需要流轉使用的透明之外,物資還受到儲藏、運輸條件的制約,如食品還有安全日期的限制。這決定了救災物資的使用,不僅需要有嚴格發放程序,同時亦需要有相應的信息回饋機制、回收報損機制。此外,還應有物資調配機制,如當救災物資出現積餘,尤其是食品類的一時又無法使用,為防止可以預見的損失,可以用在其他的救助領域或者地域,甚至可以入市變現成專款。 □房清江(職員)
  “廣場問政”當機立斷挺好
  日前陝西商南縣舉行的一次“廣場問政”上,縣疾控中心主任華中央回答市民提問時,暗訪組當場播放了一段暗訪視頻,視頻中有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證實他們單位存在私設小金庫等問題。商南縣委副書記崔華鋒當場宣讀縣委《關於華中央等同志免職的通知》。華中央當場捂臉痛哭和擦淚。輿論對此反響多是點贊。
  單位負責人私設小金庫,按正常程序,涉事官員就該被問責。華中央在“廣場問政”現場被免職,確實效果夠轟動,但只要程序得當,對其免職就合乎情理。雖說現場免職帶了些“劇場政治”的意味,可以此震懾違法違紀行徑,也顯示反腐決心,有何不可?
  對這一違紀案件的查處,我的感覺是三個字:細——縣紀委深入調查取證工作做得細,問責活動程序細,視頻說話有說服力;快——給貪腐者現場揭蓋子,現場召開緊急會議,立即研究決定,當場宣佈結果;狠——讓私設小金庫者丟官丟得乾脆利落。
  而這種查處方式,對群眾而言,是多方監督的立竿見影;對幹部而言,是現場直播的警示教育。它不是貿然行事,而是當機立斷,也理應被認可。 □印榮生(職員)  (原標題:來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e51oewq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