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2014年12月上旬,杭城連續發生了多起猝死的病例,包括錢江晚報在內的媒體都進行了關註,杭州市急救中心還發佈了一組數據:2014年1月至10月,杭州市急救中心接送猝死的病人共50人。
  猝死,雖然可怕,但並非無計可施。昨天,一種針對猝死的利器出現在杭州街頭,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自動除顫器(英文縮寫AED),一共15台,分別被安裝在地鐵站、市民中心、蕭山機場、靈隱寺等人流密集公共場所。
  杭州市急救中心醫教培訓科科長魯美麗介紹說,自動除顫器在歐美等國公共場所很常見,就像滅火器一樣,面對猝死的時候,配合心肺複蘇可以在醫務人員趕到前,爭取到黃金救命時間。除顫器的根本作用就是在救護車到來之前,協助恢復患者的心臟功能。
  據瞭解,首批15台自動除顫器,是由杭州雲林公益基金會(靈隱寺)捐贈,委托杭州市衛計委、杭州市急救中心等單位,負責定點、安裝、人員培訓、日常維護等。
  遇到“猝死”病人
  為什麼要除顫
  一臺機器是如何變成防止“猝死”的靈丹妙藥呢?這還要先補一下關於“猝死”的知識。
  猝死可以簡單分為兩種,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,但前者占據了猝死病例的80%—90%。
  心源性猝死,外行看是患者倒地、沒有呼吸心跳。但在內行知道,此時的患者是嚴重的異位心律,簡單地說就是,心臟不規律亂跳、心律不整,接近顫抖,而不是正常的收縮、舒張,導致血液無法輸送到重要器官(例如造成腦部缺氧、損傷),最後心跳停止,導致死亡。
  醫學研究已經證實,心臟停跳一旦超過6—10分鐘,人就很難救活。除顫就是重要的搶救手段。“除顫器”的原理就是,利用電擊讓心臟先停止亂跳,再重新開始正常收縮跳動,恢復血液循環。
  又是電擊,又是心臟問題,所以早期的除顫機,僅在醫院內,供專業搶救人員使用。而現在,隨著技術的進步,“自動除顫器”出現了,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智能化、便攜化,而且就是為非專業人員設計的,一般社會人員經過簡單培訓,都能夠很快掌握。
  即使在突發情況下,遇到沒有經過培訓的人員,自動除顫器的智能化特點更加凸顯。自動體外除顫儀,可以經內置電腦分析和確定發病者是否需要予以電除顫。除顫過程中,還有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使操作更為簡便易行。
  光用除顫器還不夠
  心肺複蘇一定要持續進行
  這次杭州要投放的15台自動除顫器,就是一種智能的除顫器,AED還被俗稱為“傻瓜除顫器”。
  昨天下午,在杭州市市民中心,急救中心醫教培訓科科長魯美麗詳細介紹了除顫器的使用,需要特別強調的是,光使用除顫器還不夠,心肺複蘇一定要持續進行。
  現場模擬一名病人突然倒地失去知覺,施救開始。(見左圖)
  AED的優點是會自動偵測病人的心跳,在15—20秒內判斷是否需要電擊,如果心臟已完全停止或正常跳動,電擊功能就不會啟動,其安全性達到99.9%,不用擔心傷害到不需要電擊的病人。
  普通人只需通過3小時的簡單培訓,就能使用這種設備。設備的語音可提示操作者進行每個步驟,只要在病人急需除顫時進行電擊,就可有效提高病人存活率。
  杭州市急救中心常年舉辦急救培訓,報名電話:0571—56036130。
  杭州率先立法支持“急救免責”
  相關條例明起施行
  目前,15台自動除顫器,大部分已經明確了安裝地點,具體包括蕭山國際機場、杭州市民中心、靈隱景區、地鐵1號線武林站和龍翔站。不久,這些除顫器就會對公眾開放使用,杭州市衛計委、杭州市急救中心等單位,也會定期舉辦人員培訓和進行維護工作。
  在醫務人員看來,自動除顫儀不僅是一種急救設備,更是一種急救新觀念,一種由現場目擊者最早進行有效急救的觀念。“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註除顫器,像滅火器一樣重視它。”
  採訪中,也有市民向錢報記者表達了一種擔憂,救人會不會惹麻煩?
  今年9月26日批准通過的《杭州市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》,率先在國內提出“具備急救專業技能的公民對急、危、重傷病員按照操作規範實施緊急現場救護,其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,不承擔法律責任”。
  這個條例將在明天(2015年1月1日)正式施行。
  (原標題:15台自動除顫器走上街頭關鍵時刻能救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e51oewq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